近日,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《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以充分發揮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,提升建筑業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率,促進建筑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。
《意見》確定目標,到2022年,江西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,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新建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突破30%,年產值超100億元企業10家以上,年產值超過千億元的建筑企業實現零的突破,上市企業實現零的突破,力爭達到3家;到2025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.5萬億元,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新建建筑總面積的比例力爭達到40%。《意見》確定六個方面21項重點任務:
深化建造方式變革,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。一是推動建筑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。鼓勵建筑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主業,培育一批具有科研、設計、施工、咨詢服務等綜合能力的大型企業,打造“投資、設計、施工、運營”一體化的產業格局,發揮業務協同效應,不斷拓展產業鏈上高附加值業務領域。二是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。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為基礎的專業化、規模化、信息化生產體系,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和基地,培育一批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。三是積極推行綠色建造。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,推行循環生產方式,積極發展成品住宅,倡導菜單式裝修。四是改革工程建設組織方式。完善工程總承包管理制度,促進工程設計、生產、施工深度融合,實現經濟、技術、組織、管理、協調等資源集成高效配置。
強化科技支撐,激發建筑業創新動力。一是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。支持企業推廣運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、新設備,加強建筑業新技術和先進工法推廣,支持建筑業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。二是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。推動傳感器網絡、低功耗廣域網、5G、邊緣計算、射頻識別(RFID)及二維碼識別等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工地的集成應用,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監控管理、節能減排和智能建筑中的應用。三是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。推進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大數據、移動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規劃、勘察、設計、施工、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,推廣工程建設數字化成果交付與應用。
提升建筑業競爭能力,拓展企業發展空間。一是培育和支持骨干企業發展。鼓勵支持建筑企業通過改組、聯合、兼并、股份合作等形式做大做強,加快培育一批“航母”級江西建筑企業,支持建筑企業發揮優勢向上下游產業延伸,形成“突出主業,適度多元”的產業發展格局。二是拓寬企業經營范圍。支持單一總承包企業向其他總承包資質發展,增強相關領域施工能力。三是鼓勵企業“走出去”發展。鼓勵和支持建筑企業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積極拓展省外國外工程建設市場。鼓勵企業以“投建營一體化”模式全鏈條參與海外項目。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。支持建筑企業上市。鼓勵符合條件的建筑企業發行債券融資,拓寬融資渠道。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優化營商服務環境。一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。深入推進“一次不跑”網上辦,全面推行施工許可電子證照,切實提升建筑業政務服務質量。二是切實減輕企業負擔。推行施工過程結算,建立工程款結算、協調和清算的約束機制,遏制竣工不結算、不付款等拖欠行為,嚴禁墊資施工。三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。鼓勵省內民營建筑業企業單獨或與央企、國企合作,支持推動中小民營建筑企業走“專精特”發展道路。
加強行業監管,規范建筑市場秩序。一是創新行業監管與服務模式。建立健全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、安全監管模式與機制。二是規范建筑市場秩序。運用聯合執法、電子監察、市場行為評價等手段,提升監管服務水平,營造公平公正、規范有序、誠實守法的市場環境。三建立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,對違法違規市場主體實施聯合懲戒。四是完善招投標和造價管理。加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網上交易平臺建設,實現標前、標中和標后全過程動態監管。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工程造價管理機制,完善裝配式建筑、軌道交通、海綿城市、綜合管廊等新型工程計價依據和規則。五是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監管。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查,加大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力度,強化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。
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保障建筑業健康發展。一是加快建筑行業人才培養。鼓勵企業建立職業培訓實訓基地,推動建筑工人職業化、培訓標準化、證書電子化,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二是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。全面實行建筑工人實名制,用好全省建筑工人實名制信息管理服務平臺,強化監督管理和源頭預防。